北京8大特产,曾回家必带,来客必请,老妈:以后别再浪费钱了
2024-11-01 14:25:24
简说砖瓦的起源
[每一件历经岁月洗礼并留存至今日仍依然生机勃勃的物件,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实用性怕是第一位的,而附带价值则是另一因素...]
且说砖瓦,作为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建筑材料,外表质朴简单,却记录了中华文化的一步步演变。从脍炙人口的阿房宫到当代别树一帜的别墅,砖瓦的变化在建筑文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是世界瓦砖的发祥地,在距今七千多年前至五千多年前中国诸多古文化遗存中,就已经发现用于建筑居室的红烧土块。
江南的良渚文化时期,现代形态概念上的烧结砖形成,由黏土、稻糠和稻草糅合,以竹竿和芦苇作为骨架,堆积大量干柴用火焚烧而成。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时期则是中国瓦的萌发时期,到了齐家文化时期,陶瓦被发明出来,并有板瓦和半桶状瓦等样式。
可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为中华烧结砖瓦的发源地,烧结砖瓦的发明和传承开启了中华建筑文化的先河。
在夏商周时期,烧结砖经历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四千一百年前一个小邦昆吾氏发明了'还原法’烧制青砖青瓦,改造和创新了砖瓦的烧造系统。而西周时期大型空心砖的发明又是对中华砖瓦的一大贡献,于此同时板瓦、筒瓦、瓦等作为建筑物屋瓦面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构件被制作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阴刻图案的画像砖和各种各样精美图案的瓦当,这种刻画精美的瓦当正式拉开了砖瓦装饰艺术的序幕,推动了整个砖瓦业的发展,是中华古建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建筑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大兴土木,砖瓦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烧制技术工艺愈发精湛,生产的秦砖被成为‘铅砖’。
而到了汉代,砖瓦生产逐步与制陶业分家,走向专业化。屋舍建筑中瓦成了主流,亚膜水平较高,其表面出现雕饰。小型转出现了模数化制式,尺寸逐渐规范。
秦汉时期,皇家专用的砖瓦表面一般都装饰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在汉武帝以后,形成了画像砖的独特艺术风格,形式多样,其中主要采用空心画像砖。
在近五百年的时间中,‘秦砖汉瓦’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第一个高潮,为后人了解秦汉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的纹饰主要是莲花和兽面纹,文字瓦当几乎消失。宫殿屋顶的重要部分采用鸱尾、沟头、滴水等琉璃制品。
北魏时期出现的琉璃瓦,质地坚实,色彩绚丽,造型古朴,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
到了唐代,灰瓦、黑娃和琉璃成了当时重要的屋面材料,琉璃工艺和釉料配方有了重大的发展,产生了举世闻名的‘唐三彩’。与此同时出现的青棍砖和青棍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五代窑后砖雕的出现启迪了我国木雕和石雕的发展。砖雕的图案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教化作用。砖瓦生产和砖瓦文化也在这一时期逐渐达到真正的巅峰。
宋朝是我国砖雕装饰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刊行北宋崇宁二年重新编修的《营造法式》艺术,首次对砖瓦的尺寸、原料、成型、干燥、码窑、焙窑的规格和砌筑施工做了比较科学的总结和规定。
明代时期,紫禁城的修建促成了金砖生产和工艺的发展。由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对砖瓦的制造工艺作了全面的科学总结。到了清代,小青瓦、青瓦、筒瓦、板瓦成为广泛应用的屋面材料。这期间烧结砖产品从庙堂走向了人间,装饰功能被发挥到了极致,砖雕工艺技术花样翻新,图案题材涉及广泛,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华砖瓦艺术文化,极大程度的推动中华砖石建筑结构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中式砖瓦,浓缩传统建筑的精髓,沉淀民间记忆的丰厚底蕴,渗透着中国建筑文化,用在宫廷,庄严大气;用在寺庙等宗教场所,异常肃穆庄严;用在园林楼阁,别致精巧;用在书院等文化场所,格外典雅;用在剧院、纪念馆,分外华丽。中式砖瓦越来越受国内外建筑界的青睐,他的市场在建筑行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2024-11-01 14:25:24
2024-11-01 14:23:09
2024-11-01 14:20:54
2024-11-01 14:18:39
2024-11-01 14:16:24
2024-11-01 06:20:55
2024-11-01 06:18:41
2024-11-01 06:16:26
2024-11-01 06:14:11
2024-11-01 06:11:56
2024-11-01 06:09:42
2024-11-01 06:07:27
2024-11-01 06:05:12
2024-11-01 06:02:57
2024-11-01 06:00:42
2024-10-31 21:45:40
2024-10-31 21:43:26
2024-10-31 21:41:11
2024-10-31 21:38:56
2024-10-31 2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