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四大军区实力如何?
2024-11-09 07:46:23
中国5个南极科考站
从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至今,我国在南极先后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4个考察站,第5个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也已经完成规划选址,正在建设之中。
5个考察站位置图
1、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平均海拔10米,距离北京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角为170度38分27秒。夏季最高气温11.7℃,冬季平均气温-8.0℃,最低气温-26.6℃,空气湿度较大,海风含盐量高,全年大风天数在60天以上。
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有各种建筑25座,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
主要开展极地低温生物、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地质、测绘等科学观测和研究。
长城站
2、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平均海拔11米,距离北京12553.160千米,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度30分50秒。夏季最高气温9.6℃、冬季平均气温-23℃、最低气温-46℃,全年大风天数188天,晴天约220天,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目前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7436平方米,建有雪冰实验室和极区空间实验室,每年可接纳40人越冬,80人度夏。主要开展极区高空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海洋、地质、地球化学(陨石)、地理、环境监测等科研观测和研究。
中山站
3、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建成于2009年1月27日,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其地理坐标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距中山站1258千米,平均海拔4090米、冰厚3500米,年均温度-58.4℃、最低气温-82℃,紫外线强度大。现有建筑面积402平方米,可供20人度夏,主要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科学研究,并支撑深冰芯钻探、天文望远镜建设等重大工程。
昆仑站
4、泰山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于2014年2月8日,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其地理坐标为南纬73°51′、东经76°58′,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泰山站
5、罗斯海新站
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2018年2月7日,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将具备在本区域开展地质、气象、陨石、海洋、生物、大气、冰川、地震、地磁、遥感、空间物理等科学调查的保障条件;满足度夏、越冬的管理、科考、后勤支撑人员的长期生活工作医疗的需求,具备数据传送,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保障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作业等功能,成为中国“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南极考察站。
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
2024-11-09 07:46:23
2024-11-09 07:44:08
2024-11-09 07:41:53
2024-11-09 07:39:38
2024-11-09 07:37:24
2024-11-09 07:35:09
2024-11-09 07:32:54
2024-11-09 02:44:28
2024-11-09 02:42:14
2024-11-09 02:39:59
2024-11-09 02:37:44
2024-11-09 02:35:29
2024-11-09 02:33:15
2024-11-09 02:31:00
2024-11-09 02:28:45
2024-11-09 02:26:30
2024-11-09 02:24:16
2024-11-08 19:27:37
2024-11-08 19:25:22
2024-11-08 19: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