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总统,一位第一夫人,罗斯福家族的辉煌
2023-11-27 08:22:02
左权牺牲后母亲写感人祭文,妻子改嫁,女儿说:认识了真实的父亲
“左权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两个杆子’都硬的将才啊!”
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夸奖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话,朱德夸左权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周恩来也夸左权“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左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在八路军所有的将领中,学历应该是最高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40多篇军事著作,将毛泽东军事思想具体实践运用,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将红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左权被任命为第八路军副参谋长。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张从田研究员曾说:
“查阅这一时期八路军总部上报或者下发的电文,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的署名‘彭左’”
“彭”当然指的就是彭德怀,他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左”指的就是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可见当时左权在八路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各指战员心中“彭左”也成了八路军总部的一个代称。
左一为左权,左二为彭德怀
左权在军事上初露峥嵘还是在长征时期。1930年,左权从苏联回国,正值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这个十分困难的历史时期,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提名左权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不负众望,在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役中,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印证和发挥。来到彭德怀身边后,两人更是珠联璧合,配合的天衣无缝。
1940年的夏秋之际,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德军在欧洲推进迅猛,美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英国更是无力东顾,趁此机会,日军积极推进“南进”政策,在华北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在中国战场上积极进攻抗日根据地,巩固占领区。
针对这次日军的军事行动,八路军总部以牙还牙,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各个据点,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按照八路军最初的设计方案,作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战争发起后,实际上共有105个团20余万人参战。
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百团大战”。当彭德怀和左权得知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后,左权非常兴奋地说:“好,这真是百团大战啊”,随后,彭德怀将此役命名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破坏敌人铁路
百团大战之前,左权进行了近一个月的作战准备筹划,在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左权考虑到妻子刘志兰和女儿左太北随总部机关行动有太多的不便,便让母女两个和一部分同志回到西安,当时女儿刚出生没多久。
女儿左太北后来说:
“我是1940年8月出生在太行山总部的卫生院里。当时正好是百团大战的筹备阶段,百团大战准备开始打了,当时是我父亲最忙的时候。”
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20日打响了,左权更忙了,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在地图面前研究敌我态势的变化,想的都是如何扩大战果,通宵达旦是常事。百团大战历时4个多月,成果卓著:
八路军共作战1842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
八路军为此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过后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蒋介石也给八路军发来贺电:
“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百团大战中的八路军
将军也有柔情,左权在百团大战后,给爱人刘志兰的家书中写道:
“四天三夜的生死战斗回来,我第一件事情就是给你们写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女北北,我不曾给她一点父亲的爱,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亲吻女儿了。”
说起左权与刘志兰的婚姻,刘志兰起初是不太情愿的,还颇有情绪。她是一名北平学生,有着极高的抗日热情,本来想到抗日一线建功立业,不想让婚姻影响了工作,所以没有考虑结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不想嫁给左权。
左权妻子刘志兰
左权和刘志兰夫妻两个是朱德夫妇介绍的,见刘志兰一直在犹豫,朱德夫妇不断的做工作:你再不同意,很难找到像左权这样人品和能力这么好的人了。后来刘志兰终于同意了,1939年4月16日二人结婚,第二年,刘志兰给时年35岁的左权生下了女儿左太北。
左权、刘志兰、左太北一家三口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婚后,左权和刘志兰的感情十分深厚,为了能够安心打日本人,左权把刘志兰和女儿送到了延安。从他们后来的通信中可以体会到两人的感情之深。
左权说:
“在我俩分别的过程中,我并非不感寂寞、孤单,有时更极想有人安慰,但我决不以满足我之私欲来处理你的问题,我想这是夫妻间应有的态度。”
何谓“处理你的问题”?我想,左权在这里应该想表达的是,他不会利用权力,实现自己与刘志兰在一起的个人欲望。那时候的革命家是真心无私的。
刘志兰说:
“远离千里,身处敌后确是爱莫能助,你当原谅我。恳切地希望你为我及北北,珍重自己的身体及自己的一切。”
革命家也有儿女情长,但不会陷入卿卿我我不能自拔,他们向来以革命事业为重。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装备非常有限,性能落后,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左权受命建设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经过仔细的考察,他在山西黎城县西北的大山里找到了一个山洞,名叫黄崖洞,它高25米、宽20米、深40米,这里即宽敞又隐蔽,是修建兵工厂的理想之地。
黄涯洞兵工厂
为了保卫这个刚建成的兵工厂,八路军总部把警卫团调了过去,左权仔细布置防卫,兵力如何布防,敌人来人如何御敌,他都亲自安排,对这个兵工厂倾注了大量心血。
1940年9月,黄崖洞兵工厂终于建成走上正轨,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送到各个作战部队,它的年产量可装备十六个团,成为八路军重要的武器来源。
1942年春季,日军开始对冀中平原进行在扫荡,之后,冈村宁次第一军主力3万多人,便开始蚕食太行地区。5月22 日,彭德怀、左权指挥部主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来到外线作战,粉碎了日本的企图。
八路军与日军血战
那时,日本人总想着偷袭八路军总部,他们派出两支精锐部队,脱了日本军装,换上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服装,在太行山地区来回穿插搜索。他们还模仿八路军的样子,给老百姓挑水、扫地,让老百姓真假难辨别,企图浑水摸鱼。
有一天,八路军的一个侦察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敌情,他发现一支“八路军”部队的马有点可疑。八路军的马一般是蒙古马,而这支部队的马像赛马,有点像日本人的马。于是这名侦察员把情况报告给了侦察连长,侦察连长觉得他是小题大做,没有理睬,错过了最佳消灭敌人的时机。
在朱德和左权的指挥下,八路军主力部队成功突围。日本人利用当时的先进的电讯技术,探测到了一个密集向外发射信号的地方, 日军以为这是一二九师师部,其实这是八路军北方局总部。
发现这一情况后,日军以数十倍于我的兵力进行合围,北方局随即陷入困局。5月23日,朱德与左权研究后,决定指挥北方局分散突围。左权指挥两个团,在东西两头牵制敌人,5月24日夜晚,总部机关主力趁天黑,一夜之间突破了日军的三道封锁线,来到十字岭,部队会合后在此休整。
25日早上,天刚亮,日军一万余人突然从两翼包抄十字岭,由于事发突然,且敌人兵力远多于八路军,朱德和左权商量后,果断决定分散突围、各自为战。左权坚决要求自己担任掩护和断后,彭德怀向西北、罗瑞卿向东南,杨立三向北,各路人马立即分散行动。
左权与八路军领导在一起,右二为左权
在当时十危险的情况下,左权再三叮嘱警备连连长唐万成,无论如何也要把彭德怀安全护送出包围圈,这不仅关系到八路军总部的命运,还关系到根据地建设。彭德怀和左权在十字岭分别了,谁也没有想到这竞是诀别。
唐万成护卫彭德怀成功突围了三道封锁线,之后迅速返回,专程来接左权。但被左权勒令原路返回,千方百计也要保护好彭德怀的安全,没办法,唐万成只好遵命。
左权带着部队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一批批地突围,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虽然没有太大的冲击,但飞溅的泥沙撒落了他一身。这时他应该卧倒,再来个侧滚翻,就可以避开后续的炸弹。但左权没有这样做,而是站在一高地上,大声地喊:“同志们,赶快卧倒!”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很快炸弹又来了,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
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为其修建了一块陵墓。彭德怀亲笔写下墓志铭:
“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国优秀之指挥。”
朱德题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女儿左太北后来说:
“在抗日战争中,我父亲没有自我,只有民族和国家。为这个他坚决抗战到底,为了民族和国家坚决抗战到底,个人的利益都可以放弃。这就是他的心态。”
为了纪念左权同志,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将山西辽县改名叫左权县。
噩耗传到延安,刘志兰痛苦万分,她决定今生不再嫁人,一心把小太北抚养长大,这年刘志兰才25岁,可组织怎么忍心看着她一个人带孩子呢?孩子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啊。后来组织不断做工作,刘志兰同意了再婚,条件是一定要选一个对女儿好的人。最后,她选择了左权的秘书陈守中。从此以后,陈守中视左太北为己出,和刘志兰精心抚养女儿。
远在湖南醴陵的老母亲却一直不知道此事。1949年,解放军大部队南下解放全中国,朱德总司令命令:凡是入湘部队,都要绕道醴陵去看望左权的母亲。直到这时候,老人家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牺牲了。当她想从战士们口中探知儿子的下落时,所有人都答复:“老人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战士看望左权的母亲
一直到战后,在得知儿子左权牺牲后,老人家请人代笔,写下了这样感人、大义的祭文:
“吾儿抗日成仁,死的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多么伟大的一位母亲!向她致敬!向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致敬!
20世纪80年代,刘志兰将在文革中失而复得的11封由左权亲笔书写的家信交给了女儿左太北,这些家信都是从1940年8月至1942年5月期间,左权写给刘志兰的。
左权与女儿左太北
对于女儿左太北来说,长久以来,父亲的形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当然也包括母亲刘志兰。直到这一天,她看到了父亲的亲笔手书,她才看见了一个真实的父亲。
1940年12月23日的家书中,左权写道:
“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吃吗?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读到这些文字时,左太北早已泪流满面:原来我有一个那么爱我的父亲,他是那么想念他的小女儿北北。
左权特别喜欢花,特别是兰花,因为一看到兰花,他就想起刘志兰,就想到了小太北。可惜,自从与刘志兰和小太北分别后,一家人再也没有团聚过,离别时小太北还不到一岁。
造成这些生死离别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人,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世代要铭记历史和耻辱,砥砺前行,强我中华!
2023-11-27 08:22:02
2023-11-27 00:09:34
2023-11-27 00:07:19
2023-11-27 00:05:04
2023-11-27 00:02:49
2023-11-27 00:00:34
2023-11-26 23:58:19
2023-11-26 23:56:04
2023-11-26 23:53:49
2023-11-26 23:51:34
2023-11-26 23:49:19
2023-11-26 15:10:11
2023-11-26 15:07:57
2023-11-26 06:20:11
2023-11-26 06:17:57
2023-11-26 06:15:42
2023-11-26 06:13:27
2023-11-26 06:11:12
2023-11-26 06:08:57
2023-11-26 06: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