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润肠通便效果最好(寒冷的冬天来了,推荐您多吃这10道美食,通肠排便,
2023-12-13 15:10:56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中华民族的气节:南宋名臣文天祥)
隆冬腊月,至元19年的元朝大都突然连日大风,日色无光。大路上到处是大风扬起沙石,让人避之不及。咫尺之间,行人不能相互辨认。这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让元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忽必烈陷入深思中,朝中大臣也无比惶恐,难道传闻中的变乱即将来临?于是采取了更为森严的戒备和紧急防范。一时之间,诺大的大都城出现了:都城闭门、甲戍登城的不寻常景象。是什么人,什么事,竟然使天象异变,惹得如此的天怒人怨?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元朝的统治者如临大敌一般,终日惶恐不安?
原来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腊月初九这天处死丹心忠义的文天祥!
面对天气的异变,忽必烈心有不忍,却又无可奈何。面对如此情形,只好由朝廷派一个官员亲临刑场杀害文天祥,史书记载当时刑场的情景:洒扫柴市,设坛祭之。于是天又开始放晴了。
其实忽必烈心里对文天祥是无比仰慕的,尽管被俘后,文天祥一直保持着不屈的态度,但是忽必烈对文天祥的劝降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就连他本人都曾经亲自出面劝降,但是最后都是无果而终。《宋史》中这样写道: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
”当忽必烈最终了解到文天祥绝不屈服的意志时,还曾有过释放文天祥的打算,但又怕文天祥再度起兵;甚至在决定处死文天祥的时候,仍还有“不忍”之情。据同代人记下的与文天祥同狱人的回忆,说就在忽必烈派人“以金鼓迎之出狱”, 把文天祥送往刑场不久,又听到传来让再等新旨的传令声,然而待到新旨到达时,文天祥已经受刑身死。这大概可算是忽必烈直到最后仍想留下文天祥的证明,无怪乎元人脱脱等撰史时要写上“俄有诏止之”的内容。
由此看来,文天祥只要有一点点求生的欲望,活下来乃至享受荣华富贵自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文天祥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的道路却是以身殉国的道路,以此来成全他自己,他深信:“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文天祥临刑前留在衣带上的绝笔,亦是后世广为传颂的《衣带赞》。
时光倒转,让我们一起回到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初。元军统帅伯颜率领大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满朝文武已经到了无计可施的紧急关头。作为缓兵之计,众人推让文天祥前往元军军营谈判;国事至此,文天祥只好毅然前行。来到元军营中,文天祥慷慨陈辞,与伯颜抗论于皋亭山,大大震动了北营。没有想到,伯颜竟然扣下了作为使臣的文天祥;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南宋的左右丞相吴坚、贾余庆等已带着降表前来请降。文天祥怒斥伯颜的失信,痛骂贾余庆、吕文焕等的卖国,多次求死而未成,却反倒被伯颜安排与乞降的“祈请使”同行。在送往北方的途中,天祥与随行的杜浒等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得脱虎口。两人一路逃往真州,后又历尽千难万阻,更改姓名,又隐匿踪迹,风餐露宿,终于在辗转到了温州和福州。
此时可怜的幼帝——宋恭帝已在太皇太后的安排下投降了元朝;作为宋恭帝的异母兄弟赵昰,被福州的陈宜中等人拥立为宋端宗,文天祥到了福州,于是再次起兵,企望北上复国,虽经诸多苦战,有胜亦有负,最后不幸在海丰北面的五坡岭被元军俘获。被俘后,元军主帅张弘范故意挟持文天祥乘船去崖山,并要文天祥作书招降张世杰,诱使宋将投降;结果被文天祥严辞拒绝了,慨然将船中作《过零丁洋》抄于纸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崖山守将张世杰带兵无方,崖山全军覆没,为了使赵昰不再受辱,,陆秀夫身背赵昺(端宗赵昰病故后的又立一帝)跳海自尽。至此,赵宋王朝彻底灭亡
于是,元军统帅张弘范以“护送”为名,便押着文天祥北上觐见忽必烈。早在五坡岭被俘时,文天祥就曾吞服毒药,以期殉国,然而未能死,在押往北上的船中,文天祥又开始了绝食,然而也未死成。
终于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便到了大都。从第二天起,负责处理文天祥案的元丞相兼枢密副使博罗,决定用接待上宾的办法来接待文天祥,尽管“馆人供张甚盛”, 但文天祥“义不饮食”, “不寝处”, “乃坐达旦”。元朝统治者还想用其它办法软化文天祥:用骨肉之情去打动,安排文天祥与女儿相见,用先例来引诱,叫已经降元的宋相去劝说;用君臣之道使就范,让降元的宋恭帝去招降,都没有任何效果。曾与文天祥共过患难的邓光荐所写的传记是这样记载的:“虽示之以肉骨而不顾,许以官职而不从,南冠而坐,坐未尝面北。留梦炎说之,被其唾骂;瀛国公往说之,一见北面拜号,乞回圣驾。”
博罗等见劝降无效,是采取了压降的办法,过了四五天便把文天祥送往千户所(即兵马司)枷禁。千户所有着严密的防范,文天祥所带的衣物银钱都被没收封存,受呵斥,干苦力,要在满屋尘土的牢屋里自己做饭,每天却只有仅值一钱五分鞑钞的伙食,身上长了癞,背上生了疮,有时还不得不脱下衣服捉虱子,或者还要小心地移动移动颈上夹住胡须的铁链。敌人以为这样一定可以打掉文天祥的锐气。
过了一个月,博罗等又把文天祥带到枢密院去“引问”,实际上博罗和张弘范等早已想好的企图在精神上瓦解文天祥的计谋。一进门,作为翻译的通事就让文天祥跪下,而文天祥仅只一揖,说“吾南人行南礼”。博罗呵叱左右强按文天祥跪下,于是有人压头,有人拽手,有人按腿,有人用膝盖顶住文天祥的后背,文天祥干脆就坐在了地上。博罗有意歪曲德佑二年文天祥到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逃走的事件,故意挑起了一场辩论,然而他没有料到,反倒让文天祥的理和义取得了胜利。
这使得忽必列要“求才”的心更加迫切。 因为他清楚地懂得,如果拥有了文天祥这样又能力,又才能,在百姓心中有声望的南朝宰相,那么他的统治会更加稳定,所以才会对文天祥一等再等,一劝再劝的想法;同时他也明白,如果让文天祥就这样长久下去,对元朝廷的统治也太不利。
所以,对于文天祥,元世祖忽必烈决定亲自出面再次劝降。十二月初八那天,忽必烈再次见到了文天祥,他亲口许诺要任用文天祥为中书宰相,甚至表示如不愿当宰相那么可以当枢密;然而得到的回答仍旧是拒绝:“一死之外,别无可为!”
这一年,力主杀掉文天祥的麦术丁被起用为右丞。第二天,忽必烈同意了他杀掉文天祥的主张,于是马上执行。当执行的命令传到文天祥那里时,文天祥欣然对吏卒说;“吾事毕矣。”随即将早已写好的自赞系于衣间,从容地迈步出狱。这时在刑场柴市,已经聚集了上万的大都百姓,文天祥深沉地向左右问明了哪方是南方,于是朝南再拜道:“臣报国至此矣!”然后慷慨就义。这一悲壮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大都人,“燕人见者闻者,无不流涕。”
对文天祥之死,元朝人感叹说,“宋之亡,不亡于皋亭之降,而亡于潮阳之执;不亡于崖山之崩,而亡于燕市之戮。”身与心的抉择,南宋丞相文天祥在元大都最后的日与夜依旧秉持心中的信念,从容为国赴死!
文天祥求仁得仁,死而无憾。其时,距南宋的灭亡四年有奇。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崖山口外那十万溺水的亡魂,已随着故国的烟消云散而渐行渐远。
就连元朝人在修正史时,也毫无隐讳地称赞道:“观其从容就领,视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很显然,在义和生的权衡中,在心和身的权衡中,文天祥所要保有的,是心中的正义。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崇敬的气节。
参考资料:
【1】《过零丁洋》
【2】《宋史》
2023-12-13 15:10:56
2023-12-13 15:08:41
2023-12-13 15:06:26
2023-12-13 15:04:11
2023-12-13 02:58:31
2023-12-13 02:56:17
2023-12-13 02:54:02
2023-12-13 02:51:47
2023-12-13 02:49:32
2023-12-13 02:47:18
2023-12-13 02:45:02
2023-12-13 02:42:47
2023-12-13 02:40:33
2023-12-13 02:38:18
2023-12-12 14:34:54
2023-12-12 14:32:39
2023-12-12 14:30:24
2023-12-12 14:28:09
2023-12-12 14:25:54
2023-12-12 14: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