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金铲铲之战各大阵容装备(金铲铲之战阵容推荐)
2023-07-18 12:46:27
班尼路有哪些品牌(从一线潮牌再到地摊品牌)
班尼路,曾经是国内一线潮装品牌,如今混到了无人理睬的地步。
要不是前段时间,班尼路的老板潘德浩花了3566万港元,在香港富人区买了三个车位,不少人可能以为班尼路已经倒闭了。
一边是班尼路6年时间关了3000多家门店,另一边是老板花3500万买停车位,真搞不懂潘德浩哪来这么多钱挥霍?
其实,这两件事并不矛盾,都与优衣库有关。优衣库在市场上击败了辉煌一时的班尼路,然后把班尼路的工厂变成了自己的代工厂。
给优衣库代工钱挣得固然比自己做品牌少,但并不妨碍老板发财。
击退优衣库
2003年,优衣库第一次来中国时,首店选在了北京。此时,班尼路正处于高速扩张时期,全国门店数600多家,轻而易举把“默默无闻”的优衣库击溃,优衣库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班尼路之所以能战胜优衣库,得益于强大的渠道能力。彼时的中国零售市场尚处在“渠道为王”的时代,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开最多的店,便具有难以撼动的优势。
巨额广告投入 快速铺店是品牌成功的不二法门。
娃哈哈是“渠道为王”的典型案例。娃哈哈本是浙江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校办企业,在宗庆后接手后,在全国31个省市选择了1000多家一级经销商,组成渠道骨干,而剩下的二级、三级经销商负责下沉市场任务。
娃哈哈很少干预二级三级的野蛮生长,让他们放手去干,正是这种“抓大放小”的战略,使得娃哈哈既纪律严明又不失灵活,产品能渗透到全中国每一个村庄。
上世纪80、90年代,消费者有些迷信广告,娃哈哈在全国各大电视、报纸投放广告,一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迅速植入消费者心中,让娃哈哈成为中国第一饮料品牌。
这套玩法放到班尼路身上同样成立。1996年,中国香港德永佳公司收购了意大利品牌“宾奴”,准备趁着回归祖国的机遇,进军内地服饰市场。
但考虑到“宾奴”这个名字在内地有点贬义的味道,就把名字改成了更洋气的“班尼路”。
在内地市场,班尼路高举高打,请来刘德华、王菲做品牌代言人,带着当时特有的“香港光辉”高调进入广州,在明星 广告攻势下,成为年轻人向往的高端品牌。
一件T恤能卖到200元,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500-600元。
同时,班尼路为了快速扩张,开店模式采取直营 加盟,极大减轻了资金负担,在2003年时,已拥有了600多家门店,而且所有的门店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就如同今天的LV、巴宝莉、普拉达不会去三四线城市开直营店一样,班尼路就是那个时候的奢侈品。
击败优衣库后,班尼路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2008年进入高速扩张阶段,门店数从1000家干到了2000家。
2006年拍摄的《疯狂的石头》里有一个桥段,生动体现了班尼路的影响力。黄渤指着身上穿的衣服一脸得意地炫耀:“别乱摸我衣服,赔得起吗?牌子!班尼路!”
班尼路公司创立者之一陈勉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表示,班尼路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服装零售行业的航空母舰”。
一片辉煌之下,谁也没注意五年后,败走京城的优衣库又回来了,拉开了班尼路大溃败的序幕。
渠道失灵了
败退中国后,优衣库老板柳井正觉得,优衣库不是败在渠道上,而是消费人群定位上。优衣库在日本是个大众消费品牌,他们“为所有人生产衣服”,价格相当亲民。
可到了中国,优衣库得了洋品牌的毛病,想把自己打造成高端品牌,一件T恤对标班尼路卖200多。质量是和班尼路一样,可班尼路知名度高,消费者不知道优衣库,不会为品牌支付更多钱。
所以,柳井正决定再战中国,踏踏实实做个平民品牌,日本怎么定位,中国就怎么定位,价格降了一半。
而班尼路正陷入渠道危机。班尼路用的直营 加盟模式,有个天然弱点,对终端实际销售情况掌控不足。
据一位班尼路加盟商反应,他的店一天能卖七八件衣服,一个月卖个300件,毛利在7万元左右。
但上级代理为了多卖货,会经常压货下来,明明自己卖不掉,还要他吃货,一次两次可以,搞多了,任凭上级代理怎么劝,也不愿帮忙。
班尼路公司不知道真实销售情况,以为一家店一个月真能卖500件,就按照500件的数量生产,结果造成了大量库存卖不掉。
为了消库存,2008年起,班尼路疯狂开店,加盟门槛一降再降,原本高档的门店装潢也不要了,只要挂班尼路的牌子就行。
2014年,班尼路门店数量达到4044家。库存压力减小了,班尼路的品牌也坍塌了。
优衣库则坚决不用加盟模式,只搞直营,门店大都选在一二线城市的商圈,人流有保障,价格便宜,款式新颖,逐渐被年轻人青睐。
2008年后,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改变了,不再相信广告,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口口相传的品质,渠道 广告的老套路失灵了。
优衣库从来不起大明星代言,专注于服饰设计,或许某些款式有些山寨奢侈品牌的影子,但质量没话说。
2014年,班尼路门店4044家,2018年只剩下1000多家,6年时间倒闭了3000多家门店。
最后反过来为了生存,班尼路的工厂开始为优衣库代工,贴上优衣库的牌子销往全国各地,据悉,全国优衣库门店销售的服饰中,有10%来自班尼路的工厂。
失败的不止是班尼路
2008年之后,中国服饰品牌失败的不止班尼路一家,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李宁、佐丹……都遭遇了相同的命运——库存压力过大,门店成片倒闭,与辉煌的过去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品牌的失败有个共同原因:败于渠道。过度迷信市场规模,认为规模越大越安全,盲目扩张,不重视服装设计。
优衣库、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最大的特点是紧贴潮流,一款新衣两个月左右即可上架,而国内品牌困于库存,这季卖的是上一季的产品,早过时了,自然卖不过,库存越压越多,陷入恶性循环。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衣服的款式与设计,半年一波新潮流基本已成了常态,国内的服饰品牌显然没有适应这样的节奏。
电商平台的崛起,更让线下门店经营为主的国产品牌雪上加霜,虽然他们都在天猫淘宝开了线上店,但运营起来,显然不如“淘品牌”会玩,对他们来说,淘宝天猫无非是多个渠道,与其他经销商没什么区别。
国产品牌想要突围,就要改掉迷信规模的怪圈,踏踏实实一家一家开门店,把控供应链,不做甩手掌柜。
前几年李宁押宝90后失败,上百亿的库存让退居二线的李宁不得不重新出山,疯狂去库存,并定下了“国潮”风格的发展方向,总算把李宁又带回了盈利的轨道。
想要躺着赚钱,你以为你是美联储吗?
作者:江左佑安
,
2023-07-18 12:46:27
2023-07-18 12:44:25
2023-07-18 12:42:22
2023-07-18 12:40:19
2023-07-18 12:38:17
2023-07-18 12:36:14
2023-07-18 12:32:09
2023-07-18 12:30:06
2023-07-18 12:28:03
2023-07-18 12:26:01
2023-07-18 12:23:58
2023-07-18 12:21:55
2023-07-18 12:19:53
2023-07-18 12:17:50
2023-07-18 12:15:47
2023-07-18 12:13:45
2023-07-18 12:11:42
2023-07-18 12:09:39
2023-07-18 12: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