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卵3次,肉质鲜美比鲫鱼好吃,太阳鱼为何无人食用?
2024-11-09 23:03:17
关于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宜兴屺亭镇人。6岁开始跟父亲徐达章读书,9岁就读完了《四书》、《左传》。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因家境贫寒,除依靠父亲卖画、母亲种桑养蚕补贴家用外,还耕种7亩田,故徐悲鸿自幼就参加农业劳动。
徐悲鸿小时的故事
徐悲鸿(1895-1953) ,原名徐寿康,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在北京设置画家徐悲鸿纪念馆。
1895年7月19日,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一间临水而筑的简陋茅屋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给他取名寿康,祈愿他健康长寿。这个名叫徐寿康的农家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耕作之余,在镇上以课徒和鬻字卖画补贴家用。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当他要求学画时,却被父亲温和地拒绝了。两年后,九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父亲命他每日午后摹吴友如石印界画人物一幅,并学设计。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绘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多事之秋,外有西方列强的肆意入侵,内有封建政权的腐朽统治,天灾人祸接连不断。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万般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徐悲鸿跟着父亲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以谋全家生计。
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因徐达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鸿扶着全身浮肿的父亲回到了家乡,作为长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去逝,家里却连一文安葬费也没有。徐悲鸿含泪向亲戚告贷,热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来了钱,还亲自帮助安排了丧事。父亲去世后,徐悲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岁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
为了养家,他决定到上海去寻找出路。他的一位同乡徐子明先生,当时任教于上海的中国公学。在徐先生的热情帮助下,他的作品得到了复旦大学校长的首肯,并答应为他安排一个工作,但当校长见到还一脸孩子相的徐悲鸿时,就悄悄对徐子明说:"此人完全还是个孩子,岂能工作?"不久徐子明赴北京大学任教,徐悲鸿工作的事也没了着落。天气一天天地冷了起来,他仅有的一点盘缠也用光了,最后因身无分文而被旅馆老板赶出大门。在极度失望中,他回到了家乡。
然而在贫穷的农村,靠画画根本不能谋生,于是他仍决定去上海寻找出路。1915年夏末,他怀揣徐子明的介绍信前往商务印书馆,求见《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恽看了介绍信及他的几幅作品之后很满意,答应让他为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但第二天,当他再次来到商务印书馆时,又被告知国文部另一个主事人认为他的画不合格,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出大门,一直跑到黄浦江边,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真想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但想到家乡的乡亲和弟妹们殷殷期盼的目光,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
正在生死间彷徨之际,突然有人拉住了他的胳膊,原来是商务印书馆里的小职员黄警顽。徐悲鸿离开商务印书馆时的绝望之态使这位热心人放心不下,于是一路尾随而来,果然见他要寻短见,赶忙及时制止了他。黄警顽将他带回自己狭小的宿舍,两人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薄棉被,徐悲鸿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徐悲鸿的资料
1919年3月,悲鸿夫妻同赴法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费拉孟为师,并于1920年冬,被法国最享盛名的画家达仰收为学生,每个星期天都去达仰画室学习。
1923年春,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全国美展,获得好评。1924年,他创作了油画《萧声》、《蜜
自画像
月》、《远闻》等。
1925年,他为筹款购买达仰的油画《奥菲利亚》,到新加坡卖画,为陈嘉庚等华侨领袖画了油画像,筹得一笔不小的款子后,回到了阔别6年的上海,田汉为他举"消寒会",介绍他与郭沫若等人见面。
1926年3月,他从上海抵达巴黎继续学习。夏天,他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每天到博物院临摹油画。1927年春,他赴瑞士、意大利游览,欣赏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传世名画。4月,他学成回国,途经新加坡时,上岸继续为华侨画像,筹得了足够在上海安家的费用。抵达上海后,他在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义务招任美术系主任。在教学的同时,构思并创作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不久,应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9年离开南国艺术学院, 迁居南京。1929年9月,他受聘为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大胆提出了革新的主张,提倡师法造化,学习西方一些优秀技法。在用人方面主张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敦请木匠出身已届67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担任教授,并亲自编辑出版了齐白石的第一部画集。由于守旧势力的横加阻挠,悲鸿的改革计划难于实施,因而辞职仍回中央大学艺术系执。
1933年1月,应法国国立美术馆之邀请,赴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5月10日正式开幕,有法国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及各界著名人士3000多人参加,报刊发表评论文章200余篇,观众超过3万人。又应意大利的邀请在米兰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并先后在比利时、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徐悲鸿个人作品展览。1934年5月1日在苏联红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展览期间,他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多处讲演。接着,画展又到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隐居博物院举行。
1934年8月载誉归国。
1940年春,他应印度诗哲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2月l7日为圣雄甘地画了一幅速写像,甘地在画上签名。
他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举行画展,所得款项均捐献祖国救济难民。同年11月,又从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后在吉隆坡、槟榔屿、悒保3个城市举办救灾画展,热爱祖国的华侨竞相抢购,所得10余万元美金全部捐献救济难民。
1949年3月,徐悲鸿参加了以郭沫若为团长的新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后改在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回国途中的车厢里,为田汉、丁玲、郑振铎、邓初民等人画了素描像。在教学工作之外,他还参加了制定国期、国徽、国歌的工作。其中国歌的投稿数以千计,但没有一篇尽如人意。在毛泽东召开的讨论会上,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周恩来的支持,接着大家纷纷发言表示赞成,从而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正式通过。1949年10月1日,悲鸿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听着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不久,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宜兴屺亭镇人。6岁开始跟父亲除达章读书,9岁就读完了《四书》、《左传》。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因家境贫寒,除依靠父亲卖画、母亲种桑养蚕补贴家用外,还耕种7亩田,故徐悲鸿自幼就参加农业劳动。
绘画风格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六朝人诗意图》、《中国负伤之狮遥望美国飞虎飞将军》、《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徐悲鸿妻子简介
廖静文(1923年4月~ 2015年6月16日),湖南浏阳人,曾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当代中国书画网首席顾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
徐悲鸿妻子题词
徐悲鸿妻子廖静文看了著名书画家谢景田先生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自作诗《徐悲鸿马图赞》,当即挥毫题词"谢景田先生所书李白王维等著名诗句,笔墨流畅,意境优美,十分难得也"。并收藏了两幅六尺条《徐悲鸿马图赞》。看了谢景田先生的人物、花鸟、山水国画尤其是马画又即兴题词"笔墨简练"。
徐悲鸿妻子廖静文为谢景田题词照片
2024-11-09 23:03:17
2024-11-09 23:01:02
2024-11-09 22:58:47
2024-11-09 18:10:20
2024-11-09 18:08:05
2024-11-09 18:05:50
2024-11-09 18:03:36
2024-11-09 18:01:21
2024-11-09 17:59:06
2024-11-09 17:56:52
2024-11-09 17:54:37
2024-11-09 17:52:22
2024-11-09 17:50:07
2024-11-09 13:01:43
2024-11-09 12:59:28
2024-11-09 12:57:14
2024-11-09 12:54:59
2024-11-09 12:52:44
2024-11-09 12:50:29
2024-11-09 12: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