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特恩祛痘信得过吗还是去医院?蕾特恩祛痘信得过吗16块钱
2023-10-20 17:06:09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图(隧道洞口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图是一种指导隧道塌方处理的图表。该图表通常包含了塌方地点、处理 *** 、疏散路线等信息,以便应急部门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塌方事故。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图的 *** 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塌方原因和应对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该图表还需要与应急部门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最佳的处理效果。
摘 要: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塌方、变形、岩溶和突水突泥等事故,其中塌方是最为常见和比较典型的一种事故,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多困难。以云南省内某在建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事故为例,本文针对隧道塌方处理的施工 *** 及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和探究。本次塌方事故处理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隧道塌方;冒顶;技术措施;
该隧道为云南省内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左线长5452m,右线长5425m,为分离式隧道,设行车横洞9处,行人横洞10处,横洞变电所2处,洞门形式为端墙式,边仰坡均采用锚喷防护,纵坡-2.3%(进口往出口下坡)。隧址区地质为残坡积碎石土、强~中风化变质砂岩夹片岩、中风化灰岩夹变质砂岩、中风化砾岩夹砂岩,穿越3处断层破裂带,设计围岩级别为Ⅲ、Ⅳ、Ⅴ级,长度分别为4049、5312、1516米,占隧道总长的37.2%、48.9%、13.9%。
2019年1月8至9日,连续两天降雨,导致隧道出口左线ZK33+363掌子面发生小范围涌水。
2019年1月10日12点55分ZK33+363掌子面上台阶右侧拱腰出现两股涌水,拱顶逐渐开裂,不断掉块;直至13点,ZK33+363-369上台阶右侧拱部塌方,10榀拱架被砸断破坏,拱顶泥、石不断涌出,涌水量逐渐增大。
2019年1月11日晚7点20分ZK33+363掌子面拱顶坍塌处涌水、涌泥,洞内的材料和机械设备被淹埋,地表塌陷形成约200m2、深度15m的深坑。
冒顶发生在出口左洞,洞内里程为ZK33+363-369,经过洞渣反压后,洞顶掌子面里程为ZK33+374。隧道出口左洞冒顶里程为ZK33+363,此处围岩为强、中风化变质砂岩加片岩,围岩破碎,稳定性差,裂隙发育,成洞条件差,拱顶容易产生塌方,侧壁自稳性差,容易形成大的坍塌及变形,设计围岩分级为Ⅴ级。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雨季局部呈淋雨状。
坍塌冒顶处隧道埋深约60m,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为53.3m,根据钻孔柱状图揭露地质岩层显示,隧道洞室周边为强风化片岩:灰褐色,变晶结构,片理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云母、石英、长石等,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裂面多被铁锰质氧化物浸染,岩芯破碎,呈碎片状,半岩半土状,岩芯采取率60%。
根据隧道左线物探解释断面图分析,设计隧道YK33+245至出口属于浅埋段,下伏地层为中风化变质砂岩夹绢云石英片石,岩质较软,呈层状,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较完整,局部破碎,整体围岩强度及稳定性差。隧道穿越区围岩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及全-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纵波波速整体偏低,纵波波速Vp=880~1950m/s,视电阻率呈低阻状,围岩分级为Ⅴ级,结构松散,容易失稳,自稳性差,成洞条件差,地势陡峭。
图1 超前地质预报结果 下载原图
超前地质预报结论为:掌子面前方25m范围(ZK33+372~ZK33+347)围岩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夹片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间有较多泥质物充填,岩体破碎,结构松散,地下水发育,围岩完整性和稳定性差;预判围岩级别为Ⅴ级。
结合本隧道的地质情形,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出口左洞围岩为砂岩、片岩胶结体,排除溶洞可能,开挖面为土夹石,围岩情况受水影响较大。掌子面位置位于新旧地层软硬交界处,地层遇水变软,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差,从而导致冒顶,水是主要诱因。
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是指导施工的依据,在发生塌方这种事故后,更要密切关注监控量测数据,增加量测频率。对塌陷土坑周边埋设地表测点,围绕土坑周边20m范围内埋设,间距5~10m。
对冒顶处掌子面通过目视观察、地质罗盘测量和锤击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等。判断围岩级别是否与设计相符,必要时应拍照,测量地下水流量;观察支护效果。
拱顶下沉量测数据,主要用于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周边位移量测是最基本的主要量测项目之一,与拱顶下沉点布置在同一断面。
对洞顶塌陷土坑周边环境进行详细勘察,确定土体是否为堆积体,有无滑动继续坍塌迹象,用无人机对土坑土体进行高清航拍。视情况对软弱堆积体打设Φ42钢管,挂网喷砼,然后注浆。每日派人对土坑周边土体进行巡视,如有异常,及时上报。
(1)施做环向截水沟:(1)塌方区施工前,先清理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2)洞顶截沟槽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铺砌沟底,防止下渗,确保排水畅通。(3)冒顶区周边地表的凹坑须填平并进行地表防渗水处理。
洞顶截水沟必须尽快在塌陷区域清表完成后施工,以达到截断地表水进入洞口施工范围的目的。洞顶截水沟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水沟截面尺寸,必须开挖槽坑,禁止直接在地表砌筑水沟,导致水沟露在地面,起不到排水作用。洞顶截水沟根据地形布置,两端要接入地表排水体系,保证排水通畅。截水沟设置要因地制宜,尽可能多的保留地表原有植被。
(2)对洞顶地表塌陷区采用黏土材料回填,回填高度高于原地面50~80cm,形成锥形上拱凸起,坡脚延伸至排水沟内侧,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做好防排水措施。
(1)首先进行人工配合机械清理洞内涌泥及杂物,二衬台车退到安全位置。利用片石及干洞渣对塌方体进行反压至ZK33+374,喷射混凝土封闭;做好引排水措施,将水引致仰拱边沟处集中排到洞外;在掌子面利用C6XP-2隧道多功能钻机钻孔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及泄水。
(2)对ZK33+374-382段初支进行复测,确定初支未侵入二衬后,在ZK33+375断面重新埋设监控点进行监控量测。对ZK33+374-382段初支环向打设Φ42小导管并注双液浆加固,注浆从轮廓线两侧往拱顶间歇性进行,双液浆水泥:水玻璃为1∶1,注浆压力为1.2MPa。
图2 对ZK33+374-382初支加固示意图 下载原图
(3)开挖ZK33+370-374上台阶,每次纵向开挖0.6m,环向长约5米,并在未破坏的拱架间径向打设Φ42小导管并注双液浆加固,为开挖创造安全条件。
(4)在ZK33+370处上台阶环向施做28m长的Φ108管棚,环向间距40cm,仰角约30°,管棚穿越冒顶处,注双液浆固结冒顶段上方破碎土体,从轮廓线两侧向拱顶,间歇性进行注浆。
(5)经监控量测数据反映ZK33+370-382初支稳定后,进行ZK33+363-370段上台阶开挖及支护。每次开挖0.6m,及时接好冒顶处砸坏的拱架,并沿着环向、径向施做4.5mΦ42超前小导管注双液浆。
(6)待上台阶到塌方掌子面ZK33+363时,对原掌子面进行4.5mΦ42超前小导管注双液浆,超前稳定前方土体,然后上台阶继续掘进支护2米,使得塌方前后初支共同受力,更利于塌方处的稳定性。
(7)待上台阶到塌方掌子面ZK33+363时,对原掌子面进行4.5mΦ42超前小导管注双液浆,超前稳定前方土体,然后上台阶继续掘进支护2米,使得塌方前后初支共同受力,更利于塌方处的稳定性。二衬强度达到85%后,继续采用干渣置换淤泥,安全保证满足仰拱可开挖3米的空间,同时施工中台阶,然后再次闭合仰拱,及时跟进二衬衬砌(ZK33+368-374段)。
(8)待ZK33+368-374段二衬强度达到85%后,严格按照三台阶开挖,加强锁脚施工,用6mΦ89管棚代替Φ42小导管,稳固各台阶拱脚处,及时闭合成环,跟进及二衬施工,严格控制仰拱开挖不超过3米,满足6~8m时进行二衬闭合;待二衬通过冒顶段后,采用原地表黏土对地表塌陷坑洞进行回填、夯实,且回填土体需高于原地表,前期采用防水布覆盖,待回填土沉降稳定后种植灌木、草皮等进行绿化。
本次塌方事故的处理效果较好,从监控量测及地质雷达检测结果来看,本次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案是可靠的,对类似围岩隧道的施工及塌方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对于建设期的隧道塌方现象,如能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事故发生,对于隧道软弱浅埋段的施工要严格执行制定的监控量测方案,对洞内和地表实施动态监测。如若发生塌方,塌方后要加强监控量测,增加量测频率,根据量测信息及时研究对策。
[1]李珏池.浅埋软岩隧道失稳机理及塌方处理研究.重庆交通大学,2014.
[2]田洪光.公路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施工技术.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10(05):209-211.
[3]周宗青,李术才,李利平,隋斌,石少帅,张乾青.浅埋隧道塌方地质灾害成因及风险控制.岩土力学,2013,34(05):1375-1382.
[4]王迎超.山岭隧道塌方机制及防灾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11):2376.
[5]钟超.明山隧道塌方处理实例与分析.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04):220-222.
[6]刘方,余渊,张学富.小金山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及处治方案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09):139-142.
[7]马涛.浅埋隧道塌方处治 *** 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S2):3976-3981.
2023-10-20 17:06:09
2023-10-20 17:03:55
2023-10-20 17:01:39
2023-10-20 16:59:24
2023-10-20 16:57:09
2023-10-20 09:27:57
2023-10-20 09:25:42
2023-10-20 09:23:27
2023-10-20 09:21:12
2023-10-20 09:18:58
2023-10-20 09:16:42
2023-10-20 09:14:27
2023-10-20 09:12:12
2023-10-20 09:09:57
2023-10-20 09:07:42
2023-10-20 01:59:19
2023-10-20 01:57:04
2023-10-20 01:54:49
2023-10-20 01:52:34
2023-10-20 01: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