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对女子的六种刑法,各个惨无人道,最后一种让人不忍直视
2024-11-09 23:16:45
揭秘《龙岭迷窟》中神秘的西夏王朝黑水城
最近《龙岭迷窟》开播之后,全网热度和讨论度空降第一名,豆瓣评分更是创《鬼吹灯》系列最高,足以见得整部剧的品质之高。
《龙岭迷窟》是由管虎担任监制,费振翔执导,潘粤明、张雨绮、姜超领衔主演,高伟光特别出演的探险悬疑网剧。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小说,讲述了胡八一、shirley杨和王胖子等人在陕西龙岭一带古墓中探秘的故事。
剧中搬山道人鹧鸪哨,与了尘大师一起解锁西夏黑水城探寻雮尘珠。西夏黑水城又是何地?
小说中的出现的黑水城曾经是西夏王朝的边防要塞,位于额济纳河的下游北岸的荒漠上,距离现在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镇政府达来库布镇25公里。
黑水城之所以被称作“黑水”,是因为这里属于黑水河流域,黑水河在这里形成了著名的内陆湖居延海。从汉朝开始,这里就开始驻军。西夏王朝在黑水城这里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是当时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到了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开始扩充黑水城,并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
但是从1350年左右,巨大的风沙掩盖了这里的曾经辉煌,绿洲变成了沙漠,曾经庞大的黑水城也就成为了一片废墟。直到上世纪初,才有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在这里发现了曾经的西夏史料,才让这座沉没的黑水城重见天日。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神秘的西夏王朝,因为元朝的屠城导致只有不到200年的西夏王朝变得越发神秘,至今属于西夏的东西少之又少,无论是建筑还是文字,当然也因为西夏文字太难认了,建筑也只留下银川附近的酷似金字塔样子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部,依靠着贺兰山,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在如今的西夏王陵景区内,共保存有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这些王陵全部坐北朝南,规模可以与著名的明十三陵媲美,加上融合了汉唐以及佛教的精华,形成了“东方金字塔”的造型。
如今一般参观的人群是从东南门进入西夏陵景区,最开始见到的是西夏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以西夏王陵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西夏历史的专题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参观对于接下来的西夏王陵游览有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二层的西夏王陵展区,否则接下来的游览会是处于蒙圈的状态。
在目前西夏王陵开放的3个王陵遗址内,3号陵位于最显著的位置,也最为宏大,被推测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陵园座北朝南,地面建筑有陵台、墓室、碑亭、月城、角台等,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痕迹清晰可见,醒目的塔状陵台由黄土夯筑而成,高达二十多米,背靠龙脉贺兰山,气势磅礴。从3号陵出来,乘坐电瓶车在荒野上行驶15分钟才能到达1、2号陵。其中1号陵为夏太祖李继迁“裕陵”,2号陵为夏太宗李德明“嘉陵”。
重要西夏文物盘点
▲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铸造,中空,外表通体鎏金。牛屈肢而卧,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造型逼真,个体硕大。该铜牛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鎏金等工艺集于一体,真实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金属工艺品的杰出代表。
▲西夏剔刻花瓷器
据专家统计,现有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全世界不到100件,部分流失海外,部分收藏在我国各地博物馆,民间藏量稀少,普通瓷片的行情也水涨船高,可谓“一片难求”。再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让其收藏价值不断攀升,收藏热度与日俱增。
西夏瓷最典型的特征是在瓷器上剔刻花纹,这种瓷器也是西夏瓷中最为精美的一种。西夏制瓷工匠在进行剔刻花工艺时,一般有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刻花,刻花不是在平面上绘画,而是直接在上好釉的器体上,用刻刀刻绘花纹和图案的轮廓,难度很大。第二道工序是第一道工序的延续,即剔釉,是将所要表现的花纹图案周围多余的釉剔掉或刮掉,露出胎体。在西夏剔刻花瓷器上,最为显著的是纹有各种各样的牡丹花。据一些收藏家介绍,当时的西夏境内并没有这种花卉,瓷器上大量纹牡丹很是费解。总之,西夏瓷器制作及其装饰艺术,就像西夏的秃发一样,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
西夏王朝曾经是和宋、辽三足鼎立的王朝,然而在史书中却鲜有它的痕迹。和西夏王朝的历史记载一样,西夏的瓷器也同样带着神秘的气息,在当下的陶瓷收藏市场中几乎是“一片难求”,可见其珍稀程度。
▲“迦陵频伽”(妙音鸟)
在西夏王陵景区门口有一尊妙音鸟雕塑,西夏王陵的门票上也有妙音鸟的形象,此外如果你来到西夏风情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妙音广场,而宁博将对志愿者的培训称为"妙音鸟"孵化项目。可见妙音鸟在宁夏当地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文化标志。到底什么是妙音鸟呢?
“迦陵频伽”是梵语的音译,汉语译作妙音鸟,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鸟,能发妙音。后作佛教“极乐世界”之鸟,被描绘成人身鸟形。陵频伽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前狮身人面像、古希腊雕塑维纳斯相媲美的珍稀文物,在史料中只能查到很少几句对“迦陵频伽”的记述。在西夏王陵之前,中国考古界对“迦陵频伽”“只闻其名,未见其形”。
2000年12月从西夏王陵3号陵出土,是宁夏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迦陵频伽为琉璃或陶制的脊兽形式,人身鸟形,头戴叶纹花冠,细眉长眼,双颌丰腴,身缀璎珞,双手合十,羽翼丰满,状如大鹏,宛如菩萨。迦陵频伽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进入西夏的,佛教利用它来宣传教义,其实质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作为西夏王陵建筑构件的迦陵频伽是用在王陵门阙上的,就如同中原皇宫的建筑上要加上龙一样,显示身份地位。迦陵频伽是佛和西方净土的象征,西夏人把这种神鸟形象用于王陵,其目的是昭告世人,安葬在这里的皇帝就是大夏国的佛。
由于史料甚少,关于“迦陵频伽”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为西夏王陵凭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神秘也是一种资源,“迦陵频伽”的发现,必然提高了西夏王陵的地位,同时将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探古。
▲彩绘泥塑佛头像
1990年修复宏佛塔时出土,现藏于宁夏博物馆。此佛头面形饱满,犹有唐代遗韵。眼框内镶嵌琉璃眼珠。涂抹在面颊上的泪痕,不知是工匠们的无意之举,还是西夏佛像的固有样式。
▲琉璃鸱吻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正脊两端的脊兽。上世纪70年代,宁夏的考古工作者在对西夏王陵进行清理发掘时,发现了一件琉璃鸱吻,高达1.52米,长约0.8米,龙头鱼尾,双目怒睁,形象威猛神异。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虽然这种鸱吻并不少见,但是如此巨大的体型却是中国首例。这件国宝级的琉璃螭吻成为了西夏陵乃至唐宋建筑的代表性器物。这件鸱吻如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公元1036年(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荣仁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又称为蕃书或蕃文。1190年,即西夏干佑庚戌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发现了一部完整的《番汉合时掌中珠》,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20世纪末在宁夏和甘肃又出土了一些《掌中珠》的碎片,但只有俄罗斯收藏的才是足本。
相对于中国其他的王朝来说,西夏王朝是短暂的而又是神秘的,当年的党项人在屠城中大部分早已失去了姓名,也许还有少部分后代还分散在各地,但是具体谁是或者有什么资料来证明,迄今为止确实未曾发现。
2024-11-09 23:16:45
2024-11-09 23:14:30
2024-11-09 23:12:16
2024-11-09 23:10:01
2024-11-09 23:07:46
2024-11-09 23:05:32
2024-11-09 23:03:17
2024-11-09 23:01:02
2024-11-09 22:58:47
2024-11-09 18:10:20
2024-11-09 18:08:05
2024-11-09 18:05:50
2024-11-09 18:03:36
2024-11-09 18:01:21
2024-11-09 17:59:06
2024-11-09 17:56:52
2024-11-09 17:54:37
2024-11-09 17:52:22
2024-11-09 17:50:07
2024-11-09 13:01:43